局庆8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局庆80周年   >   文章详情   >  

筑港钩沉①:忆毛主席视察塘沽新港

1952年10月24日,我接到中共天津市委的通知:毛泽东同志明天要来视察新港。当时我心情十分激动,局促不安,不知这位伟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25日,毛主席专列到达新港“三百吨”车站,天津市委领导把我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与我亲切握手。主席身材高大、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身着灰色中山服,头戴灰帽子,使人倍感亲切。陪同毛主席到新港视察的有铁道部、公安部以及天津市委、市公安局的领导同志。

 

 

这天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毛主席乘坐汽车,先到新港船闸,然后来到码头工地视察。他站在码头上了望了新港的全景,我向毛主席汇报了南北防波堤、船闸、修船厂船坞、发电厂(供备用)的大体位置。

毛主席步行在码头上,目光移向我问道:“你是建港的负责人吗?”“是。”我回答。毛主席看了看我,然后又环顾了一下整个码头,很风趣地说:“你个儿不大,怎么建了这么大(的)港啊!”我回答:“有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市委的关怀和全国各方面的支持,有筑港工人的努力,再大的港也能建。”毛主席听了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六米码头(原第一码头)步行到二码头(装煤码头),走了约七八百米路,边看边询问,我都作了回答。当时两台装煤机刚刚修复,我汇报了修复的过程和性能,毛主席从煤码头上车又到了九米码头,视察了北防波堤,并看望了驻军、哨所。

 

 

毛主席步行视察当中,询问了很多港口情况。我汇报说,解放后,面对残破不堪的码头和机具,设备奇缺的困难,在党的领导下,筑港工人不靠天,不靠地,艰苦奋斗,以顽强的革命意志,上料靠扁担、大筐,灌注混凝土靠炒盘、捣铲,从1951年9月3日开工到1952年10月17日开港,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疏浚航道港池,恢复装煤机,改建第一码头,把废弃了的港口修复成为一个能停靠万吨级轮船的天津新港。

毛主席听了高兴地说:“还得靠我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还向毛主席汇报了在修建新港过程中怎样依量工人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的情况。为于加固第一码头,在换钢板桩和锚碇桩之间的拉杆时,中间要穿过梅花桩群,遇到了很大困难,为解决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召开大小七次有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工人参加的“诸葛亮会”和座谈会,研究出“穿针引线”穿拉杆的办法,攻克了难关。听到这里,毛主席说:“工人阶级是真正的英雄。”

 

 

视察结束后,我们陪同毛主席回到新港“三百吨”上了火车,毛主席让我坐下并拿出纸烟让我吸,这支烟我留下来作纪念了。火车从新港“三百吨”徐徐开动,毛主席继续询问新港情况,最后说:“今后我们还要在全国建设更大更多更好的港口。”

1952年新港第一期建筑工程胜利完成,紧接去海南岛建港,1953年成立筑港工程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筑港工程局,形成全国性的筑港队伍,筑港人为国家的港口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作者:一航局首任局长周纶,原载于1993年12月24日《筑港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