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港钩沉⑦:周恩来总理关怀塘沽新港建设
1945年11月12日,国民党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塘沽新港。直至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塘沽新港,从此,我国自己的筑港力量才真正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
早在1949年秋,周恩来总理就曾率一批工作人员亲临塘沽新港视察。周总理视察新港时,新港工程局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当军代表周纶得悉,并从工地跑步赶到时,周总理正登上第二码头尚未修复的装煤机,远眺伸向深海的新港南、北防波堤和港区的全貌。
当时塘沽新港复工不久,各项工作尚未完全走上正轨。周总理对塘沽新港的建设十分关心,在周纶的陪同下步行走过了第二码头和第一码头,听取了周纶的汇报。周总理对周纶说:“我国北方需要港口,塘沽新港需要建设,并期望建港工人一定要把塘沽新港建设好。”全国解放战争胜利,我国逐步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生产建设的恢复和发展,天津的对外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但由于当时天津港口的自然条件限制,致使满载3000吨以上货物的船只不能直达天津装卸。这不仅增大了货运费用,更重要的是不能应付与日增长的进出口贸易需要。因此,加速塘沽新港的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天津市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到塘沽新港和有关方面调查,研究提供大力修建塘沽新港的依据。时任新港工程局总工程师谭真参加了调查组。
1951年2月,天津市召开关于塘沽新港建设问题座谈会,周恩来总理参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等。新港工程局提出了提前使用塘沽新港的计划,天津市舆论界积极支持修建塘沽新港,通过座谈讨论,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问题和意见:①一致同意新港工程局所拟提前使用塘沽新港的计划,应早日筹备,务使塘沽新港在1952年12月可以停泊万吨级轮船;②对防波堤采取维持方针,南北二堤缺口补齐;③对塘沽新港码头装卸设备进行检查;④会同天津港务局、政务院贸易部、海关检查塘沽新港码头仓库应增建数量;⑤海河航道的深、宽标准由交通部与有关部门研究;⑥建设塘沽新港所缺挖泥船,海河工程处全力协助;⑦新港工程局为保证完成塘沽新港建设任务须健全组织机构。
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为塘沽新港第一期建设提供了组织、物质等方面的依据和保证。同年,新中国自行修复的第一座深水港正式拉开建设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