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庆8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局庆80周年   >   文章详情   >  

筑港钩沉㉑:这座船闸,与一航“同龄”

在天津海河入海口处,除了塘沽新港,还有一项与一航局同龄,且至今在用的工程——新港船闸,它见证着一航局筑港事业的起步。

 

 

1937年8月,日军占领塘沽,于1939年决定在海河口北岸兴建海港。新港船闸作为其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于1942年开工建设,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各项结构均未完成。工程停建后,整个工地被海水淹没,现场材料散失,设备毁损。

 

 

国民政府接管后,船闸于1946年7月复工续建,至当年底船闸工程全部竣工,并将港内航道浚深至-5米左右。1946年12月17日,“新上海”轮由汉口载运1600吨大米,以吃水-4.7米状态顺利通过新港船闸,标志着船闸投入使用。然而,国民政府忙于内战,缺少维护,船闸及航道严重淤积,加之溃逃时的蓄意破坏,至1949年初船闸已无法通航。

塘沽解放后,1949年6月,解放军军管会组织新港工程局实施新港维护工程,对新港船闸进行整修,挖泥清淤,修复闸门,检修电机设备,仅用4个月时间就让船闸恢复通航。

 

 

为进一步提升船闸耐久性,新港船闸先后进行了多次大修。1964年7月启动的新港船闸大修工程‌,是交通部重点工程之一。经昼夜不停工作,项目于同年11月11日完工交付,较交通部下达的完工期限提前了23天。在1969年、1992年,一航局继续承担了新港船闸大修工程。

 

 

据统计,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通过新港船闸的各种船舶达27.6万艘次,平均每昼夜25艘次。尽管随着海运发展,新港船闸的通行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大型货轮的通航需求,但其仍担负着海河下游部分生产泊位船舶的进出任务,向来往船舶讲述“筑港摇篮”的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