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庆8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局庆80周年   >   文章详情   >  

筑港钩沉㉗:打通晋煤南运的交通“枢纽”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过剩”的山西煤炭难以运抵缺煤少煤的南方各省,中央下定决心,加快实施晋煤外运,以解燃“煤”之急。其中,由大同经北京运抵秦皇岛港下水转运的北路通道,优势明显、意义重大。秦皇岛港煤码头一期工程由此成为陆海联结的重要枢纽工程。翻车机房系统土建工程因其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成为一期工程的关键。

 

 

按照设计,需要建造的两座翻车机房,是结构相同的圆筒型钢筋混凝土沉井,高13.57米,内径24米,外径27米,重约2800吨。如此大体量的沉井施工,当时国内少见,施工难度不言而喻。

在预制沉井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沉井下沉采用深井群降水,并在下沉过程中加强观测、及时纠偏,保证了下沉质量。

 

 

2号沉井下沉施工正值严冬,寒风呼啸。打冻层时,工人们冻麻了双脚,震木了双臂,但谁也不肯歇一歇。1号、2号沉井顺利下沉,为完成国内少有的大型矩形沉井下沉提供了经验,标志着一航人在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上开拓了新领域。

 

 

恰逢八十年代第一个春节,人们坚守岗位,在工地吃饺子,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

1980年4月13日,时任交通部长曾生颁布嘉奖令:“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中成绩优异,特予嘉奖,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