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浩瀚的伶仃洋上,两个呈椭圆形的人工岛遥相呼应,连接人工岛的33个沉管全部安装完成,在伶仃洋海底,一条长6.7公里的海底长龙全线贯通。去年9月,港珠澳大桥岛隧主体桥梁全线贯通,此次的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7月7日上午10:00,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海底隧道贯通仪式在西人工岛举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总工程师苏权科,中国交建党委副书记、副总裁陈云、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公司领导赵传林等参建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了贯通仪式。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和连接线。其中,主体工程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岛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两个面积为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为国内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埋深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面临外海环境恶劣、风险挑战高、组织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难题。
在海上施工开篇之年的2011年5月15日,岛隧工程迎来海上施工首个重要节点:在8台联动振动锤隆隆振沉声中,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首个超大型钢圆筒振沉入海。12月7日,两个人工岛全部成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奇迹诞生。
2012年1月,岛隧施工由海上转入岛上,暗埋段施工展开。在这400多平米的截口平面里,深入海平面以下14米,克服施工空间狭小,外海施工高温、高湿、高盐自然环境,于2013年5月,西人工岛暗埋段实现了与沉管隧道的“深海初吻”,开启了沉管隧道安装的序幕。
2012年7月,沉管隧道抛石夯平施工展开,抛石夯平班组在外海孤船坚守1291个日夜,成功抵御台风、大浪、湿热、寒潮袭扰,2016年1月25日圆满完成“伶仃洋底筑路基”施工任务,为沉管隧道安装奠定了基础。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预制沉管以及“最终接头”拼接而成。33节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港珠澳大桥隧道两端各由一个人工岛与桥面相连,全长约6.7公里,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该海底隧道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沉管隧道。
从2013年5月2日首节E1沉管开始浮运安装至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4年的沉管隧道建设中,建设者攻克了深水深槽、大径流、强回淤等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多项世界纪录,圆满完成了33节巨型沉管和最终接头安装的施工任务,创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