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铁路企业 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铁总提出2020年、2025年、2035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往人们对铁路服务以及春运的抱怨在慢慢减少,这得益于中铁总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部署、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于以往,铁总重在全面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创新客运产品供给。比如,进一步改进互联网售票系统,优化票额智能预分策略,探索常旅客积分制度,扩大中铁银通卡应用规模,优化电子支付功能,提供方便旅客购票的系列服务,等等。
服务水平的提高,首先得益于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铁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法人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铁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企业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铁路企业树立了服务意识,并且,由于服务水平的不段提高,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因此,铁路企业又有资本有能力去探索进一步的高质量的铁路服务与产品供给。2018年,铁总将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会议指出,2018年将研究各专业优势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混改方案,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推进Wi-Fi运营公司股权转让,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加强对股权转让、引入外部投资者等事项的分析论证,依法推动合资合作。改制推动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实现了国资增值保值,进而又推动了深化改制与服务与产品的供给质量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就铁路自身发展而言,铁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契机,比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铁路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城际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货运服务效率大幅提高,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铁路已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发展前景不容小觑。2017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突破3000列,创中欧班列年度开行数量历史新高,超过2011-2016年6年开行数量的总和。
铁路提出的一系列奋斗目标,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顺势之举,也是深刻把握新时代的表现。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而在新时代,铁路必须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铁路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1月4日04版